
今天15时至23时,北京有8至10级雷暴大风,伴冰雹!傍晚起影响城区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桑介绍,据最新气象资料研判,5月16日15时至23时本市自西向东有强对流天气。预计15时前后山区分散对流开始发展,傍晚前后影响城区,将出现8至10级雷暴大风,伴有分散冰雹天气;雨量分布不均,局地短时雨强较大,最大小时雨强20~40毫米/小时。
受冷空气影响,5月16日半夜至17日傍晚本市大部分地区有4、5级偏北风,阵风8、9级。市气象台已于16日09时15分发布雷电橙色、大风黄色和冰雹黄色预警信号。
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对周五晚高峰交通有不利影响,外出请注意防雷避雨、防风防雹和行车安全。
强对流发生时段,请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车辆停放至安全区域,妥善收置室外物品,关闭好门窗并注意用电安全。
风力较大时,室外避免在高大建筑物、广告牌、临时搭建物或大树的下方停留。
冰雹天气为何频繁?
就在5月13日几乎同一时段,北京刚经历了一场强对流天气,也是雷阵雨、短时大风、冰雹的配置。时隔两天,强对流天气再来。
京津冀地区夏季强对流天气多发,冰雹是除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外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具有局地性和突发性特点。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娜表示,5月、6月的北京,本就容易出现冰雹天气,可以说是冰雹的高发期。因为这时处于季节交替阶段,下垫面逐渐回暖,高空受冷空气影响,就很容易出现冰雹天气。连日来京城气温都比较高,在这样的气温下,有助于能量累积,一旦有比较好的触发条件,就容易产生较强的对流天气。
14时-15时、18时-19时
是冰雹峰值时刻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根据统计数据,从1980年至2019年,6月是冰雹出现最多的时期,其次是7月和8月,5月和9月冰雹发生的站次和日数相当,3月、4月和10月偶有发生。
具体到发生时段,从1980年至2019年冰雹站次的日变化来看,午后至傍晚为高发时段,该时段内,14时-15时和18时-19时是冰雹出现的2个峰值时刻。
根据从1980年至2019年逐10年的年际变化,无论是冰雹发生的站次还是发生日数,1980年至1989年均远远多于后30年。此外,2010年至2019年冰雹的站次虽然不多,但发生日数却明显增加。
从1980年至2019年北京地区40年冰雹发生站次分布来看,西北部延庆山区(如佛爷顶)出现冰雹次数最多,其次在西部、北部山前(如门头沟、昌平、怀柔、平谷等地)和沿山一带出现站次较高。此外,平原的偏西部区域(海淀、石景山、丰台)也是冰雹的相对高发区。
避险行为
不得过度妨碍他人通行
5月13日晚,本市突降冰雹,有司机行驶至立交桥下时停车躲冰雹,造成后车拥堵。对于这种避险方式,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在采访时,相关法律人士均表示,避险行为不得过度妨碍他人通行权或公共道路畅通,因避险不当造成损害的要承担责任。
北京冰雹,车损理赔报案已超万件!
北京有车桥下躲冰雹致堵路,你不想想,下次你在后面呢?
情急之下,车主该如何安全躲避呢?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如果开车行进中遇到冰雹天气,可以先降低车速,因为加速行驶会使冰雹和车辆撞击瞬间的冲击力更大,更容易击碎前挡风玻璃,使车内人员受伤。车主可以选择开进附近室内停车场,或有遮挡的地方。如果没有合适的躲避区域,也可以先停靠在路边,但人要移坐至后排更安全。有条件的可以在挡风玻璃处和车身铺放遮蔽物,减缓冰雹冲击。切记不要将车停在树下,以免恶劣天气下树枝掉落砸坏车身。最后要记得打开双闪,以提示后车,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另外,冰雹天气来临,在室外的人员也要及时到安全场所躲避,室外物品要妥善收置避免砸损;农业、养殖业也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总之一句话,安全起见,能在室内躲避的就暂时待在室内,等冰雹天气过去再出行。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