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谈恋爱,突然发现男友已婚,报警后居然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
昨天晚上刷手机时,一条满是泪痕的视频突然闯入视线。画面里,天津大姐胡芳(化名)举着手臂上的淤青,声音哽咽:“谁能想到,谈个恋爱能被关进精神病院,就因为发现对象早有家室?”这条视频下的评论区炸开了锅,几千条留言像潮水般涌来,有人震惊,有人愤怒,有人后怕——原来,现实有时比电视剧更荒诞。
故事得从2022年秋天说起。在天津做小生意的胡芳,平时北京天津两头跑,想着通过婚恋软件找个靠谱的伴。认识王某时,对方一口一个“单身未婚”,聊天里满是对未来的规划,加上老家安徽无为的亲友都配合着说“这孩子没成过家”,胡芳渐渐放下戒备。转年见面后,两人索性在无为租了房子同居,周围邻居都以为这是新婚小两口,胡芳更是掏心掏肺:男方说工程钱年底才能结,她就包揽了日常开销,给男方父母买东西、给家里添家具家电,前前后后花了40多万,单据摞起来有半尺高。
谁能想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出了大事。2024年6月,胡芳发现王某有个几岁的儿子,追问之下,对方支支吾吾说是“之前的误会”。直到有人悄悄提醒:“你们根本没法领证,他结婚证藏着呢!”胡芳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当了几年“事实妻子”,人家早就是有妇之夫。
发现真相后的胡芳果断提出分手,可男方一家态度突变:拉黑联系方式、砸她的东西、不让搬行李,报警后当地派出所也没立案。胡芳咬咬牙,拿着同居证据去告重婚和诈骗,2024年底警方终于受理,2025年初正式立案。按说事情有了盼头,没想到更大的噩梦在等着她。
今年3月9号,胡芳从无为收拾完行李开车回北京,在郊区检查站刚停下车,突然冲上来七八个人,抢了手机证件,连外套都扯掉了,硬塞进一辆安徽牌照的车。“他们说带我回安徽处理案子,结果直接拉到了芜湖的精神病院。”胡芳回忆,3月10号下午到医院,医生说送来的人说她是“流浪人员,有精神病”,每天被喂大把药片,反抗就被威胁“再闹就绑起来”。六天后弟弟和合伙人满世界找,才从医院记录里发现蛛丝马迹——出院记录写着“情绪不稳、关系妄想”,可南京脑科医院的检查单明明白白:没有任何精神疾病。
事情曝光后,各方说法不一。王某一口咬定“只是普通朋友”,说胡芳“伪造证据”;芜湖四院的医生提到“是当地公职人员送来的”,但不愿多谈;无为警方则称,送医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胡芳“多次说要自杀,有重度抑郁”,还翻出2024年的就诊记录。可胡芳家人质疑:“她好好开车回北京,哪来的自杀迹象?再说,就算有问题,不联系家属直接送精神病院,合适吗?”
网友们更是坐不住了。有人翻出类似经历:“我在肥东也被派出所送进去过7天,就因为维权!”有人直指关键:“说送医是为了安全,那为啥没收手机、抢证件?流浪者的身份又是怎么来的?”还有人发现细节:“住院费还要自己交4000多,合着关人还赚钱?”评论区里,“公职人员滥用权力”“精神病院成了私人工具”的质疑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翻出安徽此前的类似事件,感叹“怎么又是这里”。
胡芳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中的荒诞。一个普通人,因为恋爱纠纷,被堂而皇之地送进精神病院,贴上“流浪精神病人”的标签,喂着可能有严重副作用的药物,这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发生在2025年的现实。更让人不安的是,当警方用“安全考虑”解释送医行为,当医院轻易接收“无名患者”,当权力能如此轻易地干预个人自由,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胡芳”。
法律界人士早就指出,强制送医有严格条件:要么患者有自伤或伤人危险,要么有近亲属同意,像胡芳这样被不明身份人员带走、冒用“流浪者”身份送医的情况,明显涉嫌违法。可现实中,为什么有人敢这么做?是不是觉得普通人维权难、取证难,所以有恃无恐?
看着胡芳手臂上的浮肿,看着评论区里那些“我也经历过”的留言,心里直发冷。我们期待的法治社会,不该是这样——恋爱时要担心对方隐瞒婚史,分手后要防备被打击报复,维权时还要害怕被“精神病”。希望这件事能查个水落石出,让滥用权力的人付出代价,更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相信:朗朗乾坤下,没人能随便把人关进“黑匣子”。毕竟,今天发生在胡芳身上的事,明天可能就会落在任何一个你我头上。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