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管清友:在波动中寻找穿越经济周期的力量

访客 2024-06-07 68224 抢沙发

按语:

波动,是近年来全球经济运行的主线,对国内来说亦是如此。

在宏观经济层面,尽管中国近些年来成功跨越了经济动荡周期,但仍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在金融体系层面,除了日趋加强的监管环境,顶层设计上强化了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加强风险管理的要求。这些要求促使金融机构在保持稳健经营的同时,还需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在此背景之下,金融机构如何穿越周期、做到可持续发展?在最近的一次交流调研中,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1、百年变局与技术革命交相呼应,金融机构如何穿过经济周期?

从外部环境看,全球政经体系的变化引起了全球供需格局变化,进而波及国内经济运行。

中国加入WTO之后,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为全球提供了优质且低价的商品。世界的“全球化”也探索出了“中国生产、世界消费”的新模式。然而疫情和全球形势的变化,导致全球产业链被割裂,中国的优质商品比过去更难输出到全世界,一个全新的供需格局就此形成。

从国内来看,高速发展催生了宏观层面的供给过剩,金融业亦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期间,中国创造了全球最火热的房地产市场、最完善的高铁基建网络、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最大的智能手机保有量;而在硬币另一面,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更大的供给,而当需求,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需,出现波动时,供给注定会出现过剩。金融行业亦是如此。2017年以来,资管新规、去杠杆、处置“僵尸企业”、影子银行风险出清等一系列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金融体系。至此,我国金融市场逐步走向理性化、规范化,同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

对全人类而言,新一轮技术革命势必将为各行各业赋予新模式、新使命。随着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各行各业也逐步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奇点已至。在经济学理论中,我们将约50-70年的康德拉耶夫周期定义为“创新周期”,即每一轮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经济增长模式乃至社会结构的整体升级。当前这一轮以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力的技术革命,必将给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业带来全新的模式与业态。

今天的金融业,正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除了经济波动、监管政策环境变化外,国家也强化了金融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众所周知,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对国家的发展与稳定至关重要。去年末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机构更需要及时响应监管与大形势变化。

从宏观到微观,应如何响应新时代顶层设计对金融业的需求?如何才能穿越周期?是这个时代金融机构、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以“五篇大文章”为抓手践行ESG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及金融业的“穿越周期”,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中国语境下的另一个概念,即“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这一背景下,ESG这一可持续发展框架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定义了ESG概念,意在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良好的治理结构。而国内开始重视相关议题,则起源于环保——“双碳”目标、“美丽中国”规划已经将节能减排的理念推广到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各个角落,也将新能源产业培育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更值得关注的是,“ESG”理念与中央定调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高度呼应。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更是践行ESG的重要领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值得挖掘的是,ESG框架正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绿色金融是对环境问题的强势引领,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是对社会问题的积极反馈,科技金融是对重要产业的赋能,而科技的创新发展又能优化金融服务,反哺企业治理。

“五篇大文章”内涵与ESG理念高度重合,以二者为抓手,可以实现周期穿越。

3、以数智化为锚,在波动中找到那一艘“诺亚方舟”

最近我有幸和浦发银行做了一些交流,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从目前的宏观形势看,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之下,金融机构也需要用新的理念武装战略。结合浦发银行的经验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聚焦三大方向:

一是“数智化”。从业界情况看,本轮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很可能赋予人类社会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动力,也必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新模式、新使命。而其中,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在全面推进数字化后,智能化才能有的放矢。考虑到外部环境变动、内部出现部分供给过剩,人工智将有助于提升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去年9月以来,浦发银行将“数智化”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数智化”拓宽了整个金融行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新时代的金融工作,要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大众方面思考。“数智化”转型对于技术与理念革新的强调,能够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经济实现“质提升”和“量增长”。同时,转型过程中的数据应用、技术赋能,对金融业突破瓶颈、拓宽边界也有重要意义,能更专业、更便捷地满足大众需要。

另一方面,“数智化”有助于发挥自身优势禀赋,提升生产力。浦发银行经历了30年的发展,正处于突破求变、加快转型的重要阶段。数智化战略重点在于创新,根本还是我们的老话——要提升生产力。业务结构的调整,资产质量的提高,经营效益的增长以及风险防控的强化,都是这一轮革新的重点内容。目标就是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培育新增长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数智化”回答了宏观潮流、行业前路以及微观升级的要求。

二是“绿色化”。“3060”目标是国家层面应对经济变化的重要战略部署,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五篇大文章”,发展绿色金融是机构的应有之义。金融机构在绿色化方面有两个方向可以耕耘。首先,需要探索自身的绿色转型,浦发银行按照国际标准搭建公司ESG框架组织体系,明确践行“双碳”战略的路线图,以体系化、数字化、可视化方式推进“绿色银行”建设。

另一方面则在与市场主体的互动中实现,也就是说,提供什么样的绿色金融服务。早在2008年,浦发银行即推出了业内首个《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目前《方案》已迭代至3.0版本,涵盖绿色智造、绿色城镇化、绿色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碳金融等六大领域,致力于打造立体式、全流程、全覆盖的“6+N”服务体系,全力服务于低碳产业链上下游。如今,浦发银行整合信贷产品以及并购、债券、股权、银团、撮合等金融工具,打造“跨银行间市场、资本市场、碳金融要素市场”的绿色金融超市,全面提升碳金融服务能力,统筹推进自身运营和资产组合碳中和。

三是创新与国际化。在交流中我得知,浦发银行基于其对公业务的独特优势,提前布局了供应链金融。依托上海改革开放“桥头堡”优势,规划跨境金融业务,在拓客平台、营销平台的建设上下功夫,并配套“一站式”在线供应链海外服务模式,作为海外金融服务的左膀右臂,向更广阔的市场发起了探索。此外,在财资金融领域,应用数据技术也是一个重要开拓点,这一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产品组织、平台运营以及队伍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客户创造增量价值。

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即数智化、绿色化、创新与国际化,浦发银行或许更有望找到那一艘“诺亚方舟”,成为金融机构穿越周期的样板。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822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