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发声!将推出增量政策,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
9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43万亿元,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32万亿元,8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1%。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6.3%,与上月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7.3%。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解读8月金融统计数据时表示,央行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持续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费,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支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来看8月金融统计主要数据:
1.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5.05万亿元,同比增长6.3%。狭义货币(M1)余额63.02万亿元,同比下降7.3%。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前8个月净投放现金6028亿元。
2.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4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4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2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1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9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59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591亿元。
3.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3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42万亿元,同比少增3.57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78万亿元,同比多203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64万亿元,同比多6798亿元。
4.前8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8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6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88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60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59万亿元。
5.8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7%,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8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5%,比上月低5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7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8月M2继续企稳,M1持续下降
8月末,金融总量指标有所企稳,M2供应量同比增速维持在6.3%,连续两个月增速持平;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与社融存量两项指标增速都在8%以上,比上半年名义GDP增速高约4个百分点。
当前金融总量增长的变化,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结构及与此关联的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的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8月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仍保持了平稳增长。
8月末,M1供应量同比降幅达到7.3%,已连续第5个月同比下降。M1主要是单位活期存款,也有观点将M1视为企业流动资金状况的反映。业内专家表示,M1会受到短期特殊因素的扰动,近期M1增速持续下降就主要与治理手工补息、存款向理财分流、存款定期化等因素有关。从存款整体来看,近期存款总量仍保持增长,但活期存款尤其是企业活期存款出现一定分流。
货币供应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产业结构调整变化、金融市场深度的变化、货币边际效用的变化等。从海外发达国家看,货币供应量增速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完全正相关。如2022年10月以来,美国M1连续21个月同比负增长,平均跌幅7%左右,但2022年三季度到2024年二季度,美国不变价GDP同比增速从1.7%上涨到3.1%。
未来,金融总量还会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固支持。目前来看,金融业整顿手工补息等工作已接近收尾阶段,意味着金融数据“挤水分”效应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随着存量金融资源逐步盘活,资金使用效率会进一步提升,比以前少一些的增量也能达到同样的支持效果。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有效融资需求还会提升,金融部门资金供给与有效融资需求会更加匹配,也有助于金融总量指标在合理水平上平稳增长。
有效融资需求仍然不足
对比上月数据测算,8月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高于市场预期值,但同比依然有所下降。
央行发布的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由一季度的71.6%回落至55.1%,是2004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业内专家表示,过去我国贷款需求相对旺盛,信贷增长放缓主要是受供给侧约束,现在贷款需求指数和贷款增速同向下降,表明信贷增长从供给侧约束转向了需求侧约束。
记者还了解到,有东部经济大省对辖内金融机构作了调查,显示二季度金融机构项目储备金额和数量分别较一季度回落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显示项目储备数量依然不足。金融机构项目储备代表信贷投放的空间和后劲,其金额和数量变化能有效反映实体经济需求的强弱。
市场专家认为,货币政策要继续把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加快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未来需要转变宏观调控思路,把经济政策着力点由扩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费,发挥政策合力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也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的着力点。
票据融资与发债融资继续增长
细看信贷分部门数据,在8月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票据融资增加5451亿元,继续保持较大规模。
此前,已有多位市场专家指出,在满足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要求下,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中小企业利用票据从银行进行贴现,与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没有本质区别。从近期票据市场走势看,目前各银行票据融资渠道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也能一定程度抵补常规信贷供给方面的走弱,8月末表内已贴现票据达13.9万亿元。
不过,当前表外票据“池子”正明显减少,未贴现的表外票据余额已自历史高点的7万亿元降至目前的2万亿元左右,反映出未来票据融资难有较快增长。
细看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数据,前8个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78万亿元,同比多2031亿元,成为社会融资的支撑项,亦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还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
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城投债务融资规模整体收缩的背景下,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增长说明一些企业通过债券替代信贷,也是我国发展直接融资的体现。今年1月—7月,全国企业累计发债8.4万亿元,同比增加5748亿元。
市场专家认为,涵盖更多直接融资渠道的社会融资规模今年以来保持较高增速,有利于满足更多新动能领域的融资需求。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大多以轻资产运营为主,土地、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品不足,与股权和债券融资更加适配。
央行有关负责人:8月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前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8月份数据看,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近期M2余额增速较为平稳。8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两项指标余额增速都在8%以上,比上半年名义GDP增速高约4个百分点。在结构转型加快推进的背景下,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仍保持平稳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
二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资源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力支持经济结构加快优化。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09万亿元,同比增长2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三是利率在低位水平继续下行。8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7%,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8个基点。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4.48%,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前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今年以来,央行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度、适配性和精准性明显提升。
在宏观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等政策。深入开展科技、绿色、中小企业等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在工作机制层面,健全激励相容的机制安排。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汽车消费信贷政策,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延长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实施期限,充分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健全与科技、环保、农业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支持的强度和水平。
在金融服务方面,支持企业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推动绿色债券、科创类企业债券规模持续增长。提升征信、支付、外汇等服务水平,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积极稳妥推进科创、普惠、绿色等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服务模式正在形成。
下一步,央行将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举措,加快制定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方案以及数字金融、养老金融政策,形成“1+N”的政策体系,出台更多激励政策和工具,继续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创新,更加有力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