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潘向东:别慌,中国资产重估仍将延续

访客 2024-10-07 46806 抢沙发

中国资产的投资者在过去一个月是经历了魔幻的变化,前半个月悲观达到极致,甚至有种末日般的感觉,但接近月末,热情被突然激发,似乎来到千年盛世。

由于股市拉升更多体现在虚拟经济,它的热情高涨,所谓的“理性声音”就会随之蜂拥,认为“非理性”繁荣不可持续,“动物精神”作怪的市场会昙花一现。并且还有人会拿这一次与2015年的市场做比较。

为此,我们来探讨一下,这次股市的快速拉升,后续会怎样?投资者该怎样去理解这次上涨的原因和背后的逻辑?与过去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10.1之前一周的各部委新闻发布会上,把这次稳增长的政策进行了诠释。

相比于2008年之后的刺激政策,出现明显的转变,过去的刺激政策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依靠地方政府引领投资(投资房地产和各类新兴产业)。而这一次,明显的转向居民消费端,拉动内需增长,不再强调产业端,毕竟现在全球都面临咱们的产能过剩。

怎么拉动居民消费?

首先让老百姓的口袋里鼓起来。能让老百姓口袋里鼓起来的政策就三个途径:

1、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也就是提振房产市场和股市。之前很多人探讨,觉得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在一个信用货币时代,只要央行敢直接下场,不存在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事,2008年和2020年美联储都给全球演示过一遍,“安倍三支箭”也给全球的经济决策者演示过。

所以这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咱们央行行长说到“一个5000亿不够,可以再增加5000亿,第二个5000亿不够,可以增加第三个5000亿”,也就是央行可以提供无限的流动性。市场就那一刻开始拉爆,信心徒增。

2、给中低收入人群发消费券,这种直接发钱拉动消费的方式,在2020年的时候,成熟经济体都实践过,效果都还挺不错,这一次咱们也借鉴。

3、充实居民的养老保险,提升社会福利,让居民敢消费而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说,这一次是咱们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型,从过去的“挖土干活”形成过剩产能,改为“休息吃喝”消化产能。

国庆前市场的拉满,很多人想到的是“非理性繁荣”,属于美国降息、人民币升值下的短期反应。

但在国庆休假期间,作为相对的理性美国市场和香港市场,同样出现了中国资产的快速上涨,这说明,不是国内投资者有多“非理性”,而是全球的投资者对于我国这次稳增长政策转变的长期看好,也是对中国资产处于价值洼地的认可。

而且,这一次央行针对资本市场的政策有重大的突破

首先,容许金融机构和上市企业大股东向商业银行借贷进入股市,这在过去,我们一直是明令禁止,在过去,若有信贷资金进股市,是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的。这一次不仅仅容许,而且还鼓励,并且利率很低,享受到专项贷款的利率优惠。

其次,就是央行直接下场可以买卖国债,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政策突破。过去我们一直羡慕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可以下场直接买卖国债,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样可以避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特别是遇到非常时期,央行的直接下场,可以避免因为流动性危机产生经济危机。

在我国,一直以来,资金大量的沉淀在银行系统,留在资本市场的属于残羹剩饭,这一次银行信贷资金的打通,当然投资者看到了希望,信心随之提升。

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出清和持续扩表稳增长,能用的政策空间并不像2008年。所以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值得反复论证和谨慎推出,最好出台的政策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要珍惜还留有空间的“抓手”。

从目前的国情来看,资本市场属于一个不错的“抓手”。

资产市场的稳住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首先避免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衰退,有利于稳住信心,同时也稳住了信贷市场。同时,资产市场的活跃能有效的避免陷入流动性紧缩。

但回到我们股市,要出现持续健康的牛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市场在政策信心的刺激下出现了快速拉升,这只是投资者在过去A股被极度抑制的条件下的反应。随之而来一些获利了结的投资行为可能会让市场大幅波动。

暴涨暴跌是最伤投资者的信心,所以如何把储备政策做好,让市场快速拉升之后出现慢牛的行情,这才是未来作为呵护这市场的决策者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目前依靠金融机构和上市企业贷款买股票,在市场上涨之后,操作的难度在加大,毕竟贷款要还,而市场的波动又大,微观主体要承担责任的事,都会比较谨慎。这是与2020年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直接下场买ETF和股票,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需要看到,不管是从A股估值的角度、股票市场市值占GDP比重的角度,还是MSCI投资A股比重与我国经济经济体量的匹配度(中国是印度GDP的5倍,但在全球MSCI指数里的权重相等),均出现了严重低估。

所以下一步需要的不是去指责投资者的非理性,而是通过运用储备的政策工具,怎么让市场上升的速度慢下来,实现股市快速拉升之后平稳着陆,由快牛演变为慢牛,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突破口。

那么,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应该是中国资产重估的一个开始。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680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