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亏损几十亿元,车企拼命求生
各家上市车企已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赢家的成绩那是相当的耀眼。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哥”,比亚迪毫无疑问拿下了最好的成绩,今年上半年营收3011亿元,盈利136亿元,是上汽集团的两倍。
然而还有很多车企,其中包括很多新入局的车企,仍然在亏损中。
比如新加入战局、备受关注的“小米汽车”,今年上半年营收64亿元,但亏损了18亿元。
今年第二季度,小米累计交付了2.7万辆新车,以此计算,相当于小米每销售一辆汽车的亏损超过了6万元。
其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部分车企仍未实现盈利,亏本卖车是很普遍的。
例如,蔚来的单车均价约33万元,而利润是-17.5万元;小鹏的单车均价约30万元,利润是-5.0万元。
又比如,北汽蓝谷今年上半年净亏损25.71亿元,四年半的时间内亏了超过250亿元。
北汽蓝谷今年上半年才卖了2.8万台车,如果按照净利润除以销量来粗略统计,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卖一辆车要亏9万元。
当然,在激烈的汽车价格战当中,依然有赚钱的车企,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赛力斯等。
理想主打增程式混动汽车,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打造问界,销量成绩优,摊薄了成本。这两家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均超过了16亿元。
显然,汽车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在以前的燃油车时代,丰田大众等主流车企,只要某款车型全球销量突破了1000万辆,基本上就能够确保盈利。
反观北汽蓝谷,上半年才卖了2.8万台车,销量上不去,成本难以摊薄,亏损也就非常大了。
现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开发周期极度内卷。
例如,极氪汽车在一年之内就实现了三次产品迭代。
在这样的环境下,车企只能不断地打造新的产品系列,不断地压低销售价格,即使亏本也要卖车,否则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了。
但每次更新就意味着新增一套成本,只有当市场销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够覆盖投入的资金。
例如,小米汽车的亏损正是因为投入期的研发支出和销售费用较高,只有等到规模增长才能打平成本。
目前,小米汽车正在提升产能,有望实现全年12万辆的交付量。高盛预计小米汽车将在2028年实现盈利。
除了规模效应之外,车企亏损卖车的特性,与其互联网基因有关。
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产物,不如燃油车有稳固的市场规模,因此车企需要不断地“烧钱”“降价”来抢占市场。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打法都是“赢者通吃”。例如,在出行领域,滴滴打车占到了90%以上的份额,可谓一家独大。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如果不能率先脱颖而出,某些品牌甚至明年就会消失。
因此,当前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实现盈利,而是要确保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然而,亏本卖车只能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还是要严格控制成本,这有助于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维持较高的性价比,并且增加利润空间。
例如,小米汽车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14.7%,这一成绩接近于“成本控制大师”的特斯拉,后者毛利率为18%。
随着小米汽车产能的提升和交付数量的增长,其毛利率将进一步提高,亏损也将逐步减少。
高质量的产品也必不可少,在汽车内卷的时代,备受关注的除了小米汽车,还有华为的鸿蒙智驾,其智能化水平和品牌效应,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赛力斯凭借与华为合作的问界,今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北汽蓝谷也与华为联合推出享界S9,上市20天大定量破8000辆,有望挽救其多年的亏损。
有人说智能系统是车企的“灵魂”,不能交给华为,然而很多利润上不去的车企,是不在乎智能系统与华为合作的,只要能扭亏,抱上华为大腿是很正常的事情。
简而言之,无休止地打价格战,不过是“你死我活”,如何寻找利润空间才是关键。
对于车企亏损卖车,有人担忧汽车行业的健康,有人认为竞争才能带来繁荣。总之,市场的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说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打法是规模为王,那么华为和小米的打法就是从用户出发的产品为王,这恰恰是手机品牌商最擅长的,或许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新的改变。
参考资料:
亏本卖车的底层逻辑
https://mp.weixin.qq.com/s/2KmX9IB4snew2qXR23vTfw
小米汽车二季度净亏损18亿元,但毛利率已经高于特斯拉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590149.html
与华为合作的享界能挽救持续亏损的北汽蓝谷吗?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619466.html
车企半年报:长城最猛、蓝谷巨亏、比亚迪狂赚两个上汽
https://mp.weixin.qq.com/s/sPoZW83IH6uHWnnwOs0o2g
14家上市车企半年业绩比拼:比亚迪营收净利遥遥领先,北汽蓝谷单车亏9万元
https://mp.weixin.qq.com/s/Mz5laZlvnyThIiIOZCy6Dg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