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金融高层齐聚金融街论坛,政策组合拳再度点燃A股

访客 2024-10-19 16981 抢沙发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10月18日又是值得记录的一天。

这一天,三大指数小幅低开。盘中,央行宣布即日起正式启动互换便利(SFISF)操作、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也同步落地;随后一系列重磅政策消息从金融街论坛传出,随着诸多利好消息发布,当日,A股三大指数加速上涨。截至收盘,三大股指集体收涨,上证指数涨2.91%,深成指涨4.71%,创业板指涨7.95%。A股全天成交超2万亿元,创10月9日以来新高。

10月18日,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街正式拉开序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出席,并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也一一回应了市场关切的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房地产、资本市场等热点问题。

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工具落地,成为当天会议的一大亮点。这意味着,一大波股市增量资金即将到达。

潘功胜表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金融工具,人民银行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组建了工作专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开始接受金融机构申请,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文件于今天发布实施。

吴清表示,已批复同意20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申请央行互换便利。

实际上,市场对于这两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早有预期。不过,市场对此仍存诸多疑问。例如,互换便利具体如何开展?能为市场带来多少增量资金?机构使用意愿如何?

据了解,目前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即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参与机构需求正式启动操作,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机构申请的2000亿元额度本质是央行授信,是潜在的增量资金,机构不是一次就用完,会持续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这两项工具是完全基于市场化原则设计的,在国际上也有成功的实践。其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不是央行直接向市场提供资金支持,不会扩大央行的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的投放;央行提供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具有特定的指向性,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仍是金融监管的一条红线。这两项工具体现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央行将与证监会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潘功胜强调。

“我们还将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做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的落地实施,这些将为A股市场引入增量资金。”吴清说。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适用于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按政策规定,发放贷款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和增持。

第一财经采访获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只要上市公司分红率高于2.25%,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贷款回购和增持股票就是有利可图的,预计可以显著激发其回购增持热情。

央行强调,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豁免之外的信贷资金严禁流入股市等制度要求,说明防范风险同样是央行的重要考量因素。

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外资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

关于金融开放的讨论,此前往往聚焦于市场准入环节;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在制度建设、细分金融领域方面。

此次论坛上,李云泽再次宣布对外开放新举措:“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内外部环境改善,我国外汇市场形势逐步趋稳向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企稳回升。

“外商直接投资有所改善,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对外投资活动更加平稳有序。”朱鹤新称。

潘功胜则表示,将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坚持以市场驱动和自主选择为基础,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与合作,促进中国和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

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宽境外上市渠道,鼓励和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展业。“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努力让各类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李云泽透露,17日,金融监管总局已正式批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联合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在京设立财险公司,批复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在京设立保险资管公司。并强调,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方向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国庆前后,一系列金融政策组合拳已然出手。不过,从金融数据看,9月信贷总量和结构均表现较弱。

数据显示,9月新增信贷1.59万亿元,同比少增约7200亿元,结构看,银行对票据冲量的依赖依然存在,居民和企业加杠杆的意愿依然较弱。

但论坛上,多位参会嘉宾均表达出对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决心和信心,并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建言献策。

正如李云泽在演讲中提到,将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供给、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畅通资金循环,全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吴清称,“随着重点改革任务加快落地,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陆续推出,存量政策持续发力,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将更加稳固、行稳致远。”

潘功胜则表示,将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动态平衡。

实际上,中国经济自身经历了深刻的结构调整和动态平衡过程。近年来,中国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举措,持续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传统的经济高速增长导向转向创新驱动型和质量效益型。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数据显示,消费的作用持续增强,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49%、47%、4%,调整为2023年的56%、42%、2%。

潘功胜表示,在经济运行中,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动态平衡:一是经济增速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平衡;二是经济增长中内部和外部的动态平衡;三是投资和消费的动态平衡。

而实现经济的动态平衡,则需要把握好几个重点。潘功胜强调,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此外,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把握和平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提高政策与市场关切的交集度和针对性。另外,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法治经济环境,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98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