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事关增加10万亿地方化债资源,一文看懂发布会

访客 2024-11-10 85065 抢沙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介绍有关情况。

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

许宏才介绍,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尽早下达分地区限额

许宏才表示,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决议》提出,同意财经委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为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审查结果报告围绕精准实施置换债券政策、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改革转型、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议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财政部门将按程序尽早下达分地区限额,地方政府将依法做好债券置换工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将依法做好监督工作。

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

蓝佛安会上表示,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同时,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五年节约地方利息支出6000亿左右

蓝佛安提到,这次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

蓝佛安表示,通过实施置换政策:一是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二是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三是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同时,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

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蓝佛安提到,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监测口径更全;二是预算约束更强;三是监管问责更严。同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债务体系。

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

蓝佛安称,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末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其中:日本249.7%、意大利134.6%、美国118.7%、法国109.9%、加拿大107.5%、英国100%、巴西84.7%、印度83%、德国62.7%;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同期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相关税收政策即将推出

蓝佛安会上提到,目前正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力推进相关工作,已经出台的抓好落地实施,尚未出台的尽快推动出台。目前,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

蓝佛安表示,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及预期,对此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总之,我们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能够保障今年全国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重点支出力度不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506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