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舒福德COO黄景:锚定AI新风口,智能床从功能战走向服务闭环战

访客 2025-03-27 25 抢沙发
在AI不断渗透日常生活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设备变得智能。扫地机器人能记住户型,洗碗机能检测油污残留,智能手表可以实时监测心率。但唯独床——这个人每天都躺上八小时的空间,却长期缺席于智能健康的大潮之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这意味着,相关产品不再只是消费品,更可能成为慢病管理链条上的前置入口。“对舒福德来说,任何科技,包括AI都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用户痛点、提升用户满意度。”舒福德COO黄景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发投入占营收10%特别是在慢病高发的背景下,睡眠已成为公共健康体系中最容易被忽视、却最值得干预的环节之一。OSA并非孤立病症,它与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慢性病高度相关,却因认知难、筛查难、治疗门槛高,长期被忽略。黄景将之总结为“三难”:认知难、诊断难、干预难。从推出第一代产品到2025年发布“AI小舒”,舒福德的底层逻辑始终未变:不是追技术热点,而是解决真实问题。据悉,AI小舒在呼吸暂停早筛的准确率达98.41%,减鼾干预成功率超过70%。这一系统强调“用户无感”,可实现非侵入、低门槛的筛查路径,成为中国本土厂商与海外智能床之间的关键技术分野。在海外市场,智能床早已有布局。日本强调护理辅助,美国主打穿戴设备与APP联动的辅助性管理。而中国厂商近年来正探索一条不同路径:非穿戴、无感识别、主动干预。智能床行业正在经历从喧嚣到筛选的阶段。2021年前后,多个家电与家具品牌曾尝试跨界布局,但多数停留在“自动升降+语音交互”的表层智能。随着智能硬件融资退潮,行业从一度的“功能堆叠热”转向更注重底层逻辑和系统能力的深水区。真正愿意做工程系统的玩家,变得越来越稀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舒福德至今仍坚持全栈自研的策略:成立内部算法团队、自建管家体系、联合三甲医院临床数据共训模型。但是,在成本高企的背景下,这显然不是一条讨巧的路。在舒福德的定义中,智能床不是终点,而是整个睡眠健康服务闭环的起点。用户购买的,也不只是一个功能叠加的设备,而是一整套人本服务系统。“智能不等于自动,而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黄景说。他强调,最怕的不是被模仿,而是“做得还不够好、不值得被模仿”。黄景指出,大多数人对血压、血糖异常都高度敏感,但睡眠却被长期轻视。比如全球每天有几千人因为睡眠呼吸暂停死亡,在中国的诊断率却不到1%。很多疾病的早期信号,其实在夜里就已显现。“而我们想做的,是在你睡着的时候,帮你看见这些问题,干预这些问题。”

在不打扰、不唤醒的状态下守护每一个夜晚,这正是舒福德做智能床的起点,也是他们要坚持走下去的路径。

舒福德COO黄景:锚定AI新风口,智能床从功能战走向服务闭环战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