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车续保遭“冷眼”,保费上涨背后:事故率高,保险公司连年亏损
据《财联社》,随着小米 SU7交付一周年的到来,这款备受瞩目的新能源车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但记者发现,个别车主反映续保费用过高,亦有车主遭遇了保险公司的“冷眼相对”。新能源车主遭投保“歧视”不过也有与上述车主不同的情况。一位苏州的小米SU7车主晒出的保费账单表明,除交强险外,该车主还被附加了400万元第三者责任险以及司机和乘客的车上人员责任险,费用高达10240元。同时,报道中还提到,一位温州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自己作为第一批车主,已经到续保日期,但没有保险公司主动联系自己,自己主动询问,甚至被保司员工删除好友。”值得一提的事,小米的情况并非孤例。据《每日经济新闻》,小鹏P7的车主在一整年都没有出过险的情况下,续保时的价格却“莫名”增加了1600元,保险客服人员对此的解释是,“今年特斯拉、小鹏、蔚来的用户都是这样”。该名车主的车由于一年行驶里程达到3.7万公里,还一度被保险公司“拒保”。“换了几家保险公司,投保审核都不过。”行业承保亏损高达67亿元,背后有四类因素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究其原因,精算师协会与中国银保信相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维修成本较高、出险率较高、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和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等情况。第一个是维修成本较高。第二个是出险率较高。第三个是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第四个是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时代财经傅一波 综合自界面新闻、财联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