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车祸后爆燃,导致三个女孩丧生,事故的三个疑问曝出
最近我家亲戚打算买车,天天在网上研究各种汽车的性能,尤其是智能驾驶功能,看得那叫一个起劲,好像有了智驾开车就能高枕无忧似的。可谁能想到,就因为这智驾,出了一件让人痛心疾首的大事。
3月29号晚上,三个如花似玉的大四女生,她们是好朋友,分别来自武汉两所高校。想着一起去安徽池州参加第二天上午的招考考试,便开着一辆武汉牌照的小米SU7踏上了旅程。本是满怀期待的一次出行,却成了一场噩梦。大约在22时44分,这辆车行驶在G0321德上高速池祁段(祁门往枞阳方向)时,突然撞击交通护栏,随后爆燃。火势凶猛得吓人,无情地夺走了三个年轻的生命。
事故发生后,大家都在关注到底怎么回事。小米官方很快发布了事故说明。原来事发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的速度行驶。当时那段路在施工修缮,车道改成逆向行驶。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提醒,还开始减速。紧接着,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一边减速一边操控车辆转向,可还是撞上了隔离带水泥桩,碰撞前时速约97公里。
从小米官方贴出的事发前车辆监测数据能看到,22:27:17时NOA激活,车速一直稳定在116km/h。期间,系统发出了轻度分心报警、脱手预警提示。到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还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仅仅1秒后,也就是22:44:25,驾驶员就接管了车辆,往左打方向,踩下刹车踏板,又在22:44:26时微调方向盘,可就在这之后的1秒内(22:44:26 - 28之间),车辆就撞上了水泥护栏。从系统提示到碰撞,仅仅相隔2秒钟。
这2秒钟的反应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引发了网友们铺天盖地的质疑。大家都觉得,116公里的时速,晚上10点多的路况,再加上2秒的反应时间,驾驶员根本来不及避开危险。按照我国2024年9月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DS发出介入请求到因执行最小风险策略而终止的时长应不小于10秒,可小米SU7从NOA系统发出风险提示到驾驶员接管仅间隔1秒,到碰撞发生仅2秒,普通驾驶员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多操作呢。难道2秒钟的反应时间合理吗?
还有人说,事故发生后,车门自动锁死打不开,导致孩子们被活活烧死。虽然小米官方没提到这一点,但从新能源车以往的事故来看,一般电子按钮开车门的车,都会有应急机械门把手,小米SU7每个车门储物格就有。正常情况下,碰撞后车门会自动解锁,门把手弹出。不过特殊情况也可能打不开,比如去年山西问界M7高速追尾事故,就是因为碰撞切断了电源线和信号线,门把手控制器收不到弹出信号。这次小米SU7事故,如果车门打不开,很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但这也只是猜测。这就使得网友们有了疑问:为啥车门打不开?
新能源汽车碰撞后起火快,也是个大问题。动力电池受到严重撞击,电芯变形挤压容易起火,锂电池燃烧时内部反应剧烈,电解液产生大量热量,还释放氧气,烧得比一般物质更猛烈,还有爆炸风险,传统灭火方式很难奏效。网友在问:电池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再说说现在这智驾热。今年车市竞争都聚焦在智驾上,各大车企纷纷发布智驾普及战略,各种“智驾”概念被炒得火热,好像智驾无所不能。很多人看了博主的测评视频,越来越依赖智驾功能。可别忘了,我国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现在的高阶智驾哪怕宣传得再好,也还是L2级辅助驾驶,驾驶员得全程监管,出了事理论上责任还是驾驶员担着。
这次事故,到底是驾驶员处理不当,还是智驾系统有缺陷,得等调查结果。但它就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给“智驾热”敲了个警钟。亲戚本来对智驾满心期待,出了这事,也变得谨慎起来。我觉得,智能驾驶技术确实是好东西,但咱们真不能过于相信,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毕竟生命安全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