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男子在地铁车厢里公然猥亵女乘客,男子被拍,猥亵细节十分不堪

访客 2025-04-09 42 抢沙发

4月8号傍晚六点多,上海地铁一号线像往常一样塞满了下班的人。延长路站附近的车厢里,人挤得密不透风,胳膊挨着胳膊,背包压着背包。穿米色风衣的姑娘小李(化姓)正低头刷手机,突然觉得大腿内侧有黏糊糊的异样,低头一看,浅灰色的裤子上竟有一片可疑的湿痕。她猛地抬头,发现旁边穿深色外套的男子正慌乱地拉扯裤腰,眼神躲闪。

男子在地铁车厢里公然猥亵女乘客,男子被拍,猥亵细节十分不堪

“你把ku子脱了弄我身上了!”小李的尖叫像把锋利的刀划破了车厢的嘈杂。周围人这才注意到,男子的下身竟半露在外,而小李的裤子上还滴着不明液体。离得近的一位戴眼镜的爷叔立刻伸手抓住男子手腕,旁边穿工装的大哥一把拽住他后领,几个年轻小伙也围过来帮忙。男子拼命挣扎,喊着“误会了”,但七八双手紧紧钳住他,直到列车到站,众人直接把他拖下列车,交给了站台的民警。整个过程不过五分钟,却让在场的人都捏了把汗——谁能想到,光天化日之下,地铁车厢里竟会发生这种事?

事件视频被乘客拍下传到网上,短短几个小时就登上热搜。评论区里,点赞声最响亮:“上海爷叔好样的!关键时刻就是要挺身而出”“以前总说世态炎凉,这次看到这么多人一起动手,心里暖乎乎的”。有位网友说得实在:“地铁里挤归挤,但咱老百姓的正义感不能挤没了,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但也有不少人想起了类似的糟心事。一位深圳网友分享“防狼经验”:“我坐地铁必带帆布包,装着饭盒水杯,手垂下来自然挡在前面,碰到咸猪手就直接用包砸。”这话刚冒头,就被其他网友怼了回去:“凭啥让受害者处处防备?该治的是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还有些评论带着刺儿。有人翻出旧闻:“2014年上海6号线那个,才拘留5天,现在判得严了是好事,但能不能公开处罚结果,让大家都知道厉害?”另一位网友则提到武汉的案例:“去年武汉有个类似的,直接拘了10天,看来各地都在加码,就得让这些人不敢再犯。”

当然,也少不了调侃的声音。有人说:“看视频里那男的挺老实一模样,咋能干出这种事?是不是把‘勇气’用错地方了?”还有人开玩笑:“春天到了,某些人的荷尔蒙也跟着‘早高峰’了?”但玩笑归玩笑,不少人都提到:“这种事太恶心,对姑娘的心理伤害多大啊,光拘留几天够吗?”

男子在地铁车厢里公然猥亵女乘客,男子被拍,猥亵细节十分不堪

其实,地铁猥亵不是新鲜事。有明白人分析,早晚高峰车厢挤得像罐头,给了坏人可乘之机——人一多,受害者难察觉,周围人也看不清,就算发现了,也有人怕惹麻烦不敢管。以前处罚轻,拘留几天就放出来,惯犯觉得“成本低”,胆子就越来越大。就像2014年那个案例,只关5天,难怪这两年大家明显感觉判得严了,2024年上海那三个长期骚扰未成年女孩的,直接判了两年,听说还是靠大数据筛查揪出来的,可见现在警方也在动真格。

这两年,上海地铁也在想办法。比如推广“数字化执法平台”,监控录像和乘客举报一结合,惯犯的行踪就被盯上了,2024年好多案子都是这么破的。还有新修订的法规,说要提高拘留期限,还要把猥亵记录纳入信用惩戒,以后找工作、贷款都受影响,看谁还敢胡来?

今天,有网友在现场拍到地铁工作人员贴了新的警示牌:“遇到骚扰请立即求助,我们24小时在线。”这小小的举动,让人心安了几分。或许,当制度的网越织越密,当人心的光越聚越亮,那些藏在角落里的阴暗,终究会无处遁形。毕竟,在这千万人每天穿行的地铁里,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次通勤,更是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安心行走的世界。

男子在地铁车厢里公然猥亵女乘客,男子被拍,猥亵细节十分不堪

老胡觉得:这次事件像面镜子,照出了人心的温暖,也照出了治理的难题。咱普通人坐地铁,图的就是个安全放心,这既需要法律的“硬拳头”,也需要大家的“软支持”——看到不对劲的苗头,别犹豫,喊一声、帮一把,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知道:地铁里,没人是孤岛,咱老百姓团结起来,就是最好的“防狼盾”。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