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处置资产转让股权 家居企业“断臂”难“求生”

访客 2025-04-12 13 抢沙发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的破局关键在于重构增长逻辑

家居业的“瘦身行动”仍在持续,今年以来,顶固集创、皇朝家居、中天精装等持续通过股权转让、剥离非核心资产等方式优化资产负债表。这一行业性调整背后,是家居企业大幅度亏损的生存压力倒逼。新快报记者注意到,尽管部分企业尝试借此跨界转型或收缩战线,但市场对其“止血”与“造血”成效存有质疑。行业分析指出,单纯依赖资产处置和股权转让只能阶段性修复报表,企业的破局关键仍在于重构增长逻辑。

处置资产转让股权 家居企业“断臂”难“求生”

■皇朝家居2024年收入约5.26亿元,同比减少36.5%。 (图片源自其官网)

剥离亏损或非核心业务

多家企业持续“瘦身”回血

今年,多家家居企业接连披露股权转让及资产出售计划。

中显智能齐家控股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与买方骏凌广告有限公司订立买卖协议,拟以300万港元出售香港意享世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该公司表示,出售事项使公司能够变现,改善流动资金状况和财务状况。

中天精装则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出售盘活部分闲置不动产资产,出售的资产包括:通过以房抵款方式取得的住宅、公寓、商铺、车位等,以及其他日常经营活动所使用的车辆或低值易耗品等,拟出售总金额不超过4亿元,且单笔交易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

此前,皇朝家居亦发布公告,宣布将通过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售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御园地产持有的东马(广州保税区)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的25%股权。

事实上,这股“瘦身”潮从去年年末便初见端倪。据新快报此前报道,面对业绩下滑甚至大幅度亏损,美克家居、宝鹰股份、东易日盛等企业通过“断臂”缓解债务压力,如置出重要子公司或出售名下房屋资产“求生”。

新快报记者留意到,企业出售资产多为非核心或亏损业务,目的是回笼资金、降低负债、聚焦主业或转型。例如,皇朝家居在出让公告中称,东马的表现未能达到公司的预期,导致其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显著恶化。同时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净亏损状况显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集团持续经营的能力构成重大疑问。在纾缓流动资金压力、改善集团财务状况的计划及措施中,集团正持续寻求合适机会出售其所持若干股权,以提高其流动资金水平。

顶固集创在1月份的公告中也曾表示,出售成都顶固100%股权有助于公司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有报道披露,成都顶固在近三年多亏损总额已超过千万元。

折价困局凸显

顶固集创出售子公司谈判3个月后告吹

不过,从出售结果来看,家居企业资产处置的折价困局愈发凸显。以皇朝家居为例,其挂牌的东马25%股权虽于近日完成交易,但仅吸引单一竞标方且以最低限价成交。顶固集创的困境更具典型性,其拟出售的成都顶固因连年亏损成为业绩拖累,买卖双方在谈判3个月后仍未能达成共识,最终交易流产。

而皇朝家居、顶固集创的经营困境正在加深。其中,皇朝家居过去一年营收、净利双降,2024年公司收入约5.26亿元,同比减少36.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34亿元,尽管较2023年亏损有所收窄,但仍未扭转经营颓势。顶固集创则是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985.33万元,同比下滑19.49%。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亏更扩大至1.3亿至1.8亿元。

另一方面,剥离资产只能阶段性修复资产负债表,却难阻主营业务持续“失血”。去年,宝鹰股份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计划将全资子公司宝鹰建设的股权出售给控股股东珠海大横琴集团,各方确认的交易价格为7.883亿元。该交易完成后,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加约1.90亿元,增加84.82%。

然而,根据业绩预告,宝鹰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6.33亿至8.3亿元。在业绩恶化背景下,公司原定3月29日发布的年报推迟至4月25日披露,官方解释为“确保编制质量”,但市场人士担忧延期或与资产出售后的财务数据厘清难度相关。另外,伴随重大资产出售后的业务重组,公司管理层也出现了动荡,副总经理刘清松、诸葛绪松、李双华等人集中辞职。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告诉新快报记者,企业要“求生”,可以通过变卖资产、转让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经营策略等方式提升业绩,可以在资本市场再融资,缓解阶段性的资金压力。但通过变卖资产、股权转让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改善业绩,关键是要改变经营思路,提升收入、利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业绩。

大材研究首席分析师邓超明持相似观点。他表示,出售资产或转让股份是近两年泛家居行业比较常见的现象。若以相对理想的价格成功出售,确实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经营成本。但是改善业绩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出售资产,而是正确选择战略方向,以及提升经营能力。

跨界转型难解地产依赖症

家居业破局需系统性重构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拍卖资产、转让股权等“权宜之计”,部分企业也尝试了跨界转型等其他“自救”方式。

宝鹰股份在2024年5月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提到,公司正持续开拓光伏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等“新基建”相关领域业务;同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兴科技加快转型。皇朝家居则宣布进行数字化转型,在2024年下半年密集布局智能家居领域,包括与凡拓数创合作开发智能家装及工装场景应用等。

但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企业智能化升级、跨界转型等高投入举措进展缓慢。邓超明表示,企业要想破局,还得从产品、营销、服务以及团队等关键的经营措施入手,寻找更具成长性的道路。

“消费建材行业虽然尚未迎来利润拐点,但是底部确立。”中信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则指出,建材行业作为与房地产高度关联的领域,自2021年起面临收入、利润的下行压力,行业也迎来了出清和竞争格局的优化。当前,预计需求下行幅度收窄,配合“反内卷”政策导向,部分细分行业迎来涨价及经营利润的提升。

业内人士也愈加认识到,家居企业通过资产处置、业务收缩等举措虽能短期止血,却难根治与地产深度捆绑的痼疾。部分企业转型尝试虽构建新增长点,但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破局仍需系统性变革。换言之,既需政策端推动存量房改造、以旧换新等需求释放,更考验企业向高附加值服务链延伸的能力,或能真正实现“去地产化”的产业重构。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