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女校长,顶着无数光环,却肆意套取学生伙食费,其恶劣程度曝出
重庆的4月下旬,街头的黄桷树正飘着新叶。谁能想到,在渝北区家长圈里颇有名气的“美女校长”陈红梅,会以这样的方式登上热搜——4月27日,市纪委监委的通报里,她的名字赫然在列:因违规设立“小金库”、克扣学生伙食费等问题,被双开并移送司法。这个曾在教育论文里大谈“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名校校长,终究把自己的“扣子”系歪了。
认识陈红梅的人,都说她像从教科书里走出来的完美校长。身材高挑,说话带着书卷气,办公室墙上挂满了“渝北区十佳教师”“百名名校长”“文明市民”之类的奖状。作为两所重点小学的掌舵人,她不仅经常在教育期刊发表论文,还手握两项教学专利,开会时总把“师德”“育人”挂在嘴边。家长们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她的学校,觉得把娃交给这样的校长,放心。
但谁能想到,这位顶着无数光环的校长,背后却干着让人咬牙的事。从2010年到2024年,整整14年,她悄悄干了两件“糊涂事”:一是打着“捐资助学”的旗号,收了家长们的“择校费”却不入账,攒成了私人小金库;二是在学生伙食费上动歪脑筋,把本该给孩子们买肉买菜的钱,偷偷揣进了“小金库”,用来给老师发补贴、自己挥霍。有家长回忆,孩子回家总说“学校饭菜没油水,吃不饱”,现在才明白,原来校长把伙食费都“算计”到自己腰包里了。
事情曝光后,网友们的评论炸开了锅。有人翻出她写的文章《党建驱动育人按钮 初心践行立德树人》,忍不住冷笑:“文章写得比谁都漂亮,结果自己连‘不拿学生一口饭’的初心都丢了。”更多人盯着“克扣伙食费”这个点不放:“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连饭钱都贪,跟从孩子嘴里抢饭吃有啥区别?”有家长愤怒地说:“我们省吃俭用交伙食费,就盼着孩子在学校吃好点,结果校长把钱拿去发福利,良心不会痛吗?”
还有网友扒出了更让人脊背发凉的细节:陈红梅在任时,学校搞过不少“形象工程”,又是建荣誉墙,又是搞课题研究,样样光鲜亮丽,可唯独孩子们的午餐越来越差。“表面上装教育家,背地里算经济账,这种双面人最可怕!”有教育从业者感叹,“校长手里握着家长的信任、孩子的未来,结果把权力变成了捞钱的工具,简直给教育行业抹黑。”
随着通报细节的披露,更多争议浮出水面。有人发现,她的问题持续了14年,期间拿了无数荣誉,却没人发现异常:“这么长时间没人举报?还是说举报了没被重视?”还有网友把矛头指向教育系统的监管:“学校的伙食费收支本该公开透明,怎么就能让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更有人联想到其他领域的类似问题:“医疗、教育这些跟民生相关的行业,一旦出了蛀虫,伤害的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4月27日那天,当“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下来时,陈红梅的手机里还存着没发完的教育心得。曾经的“明星校长”如今成了反面教材,办公室的奖状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纪委的通报文件。有老师私下说,她平时对老师挺“慷慨”,小金库发的补贴比正规工资还高,所以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这话听着更让人唏嘘——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整个学校的师德防线就这么塌了。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这件事最让人痛心的,是它撕开了教育行业的一道裂缝。当校长开始算计孩子的伙食费,当“育人者”变成“逐利者”,毁掉的不仅是一顿饭,更是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对教育的期待。那些挂在墙上的奖状,那些写在论文里的“初心”,在冰冷的贪腐事实面前,显得格外刺眼。正如网友说的:“教育是良心活,连孩子的饭钱都敢贪,还谈什么教书育人?”
希望这场通报能给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个醒:教室里的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当校长的笔尖写下“师德”二字时,手里的权力就该套上“紧箍咒”。伙食费、择校费,每一笔钱都连着孩子的未来,容不得半点算计。毕竟,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盼的不是校长拿多少奖状,而是孩子能在干净的食堂里,吃一口热乎的、放心的饭菜。这才是教育最该有的样子,不是吗?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