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十强省份突围赛:皖粤居前二,湖南挤进前十
汽车,不但迅速更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经济发展主线之一。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各省份汽车产量排名中,安徽反超广东,以76.17万辆居全国第一。细分来看,汽车产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不仅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表现强劲,其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样占据领先地位。此外,这些省份的GDP总量均位列全国前二十,显示出汽车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关联。在这样的变革之中,汽车产业的兴衰,正影响着相关省份GDP的涨落。据公安部2025年初的统计,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倘若对应七普中国家庭总量(约4.94亿户)来看,中国正逐步实现家家户户有汽车,也正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安徽造车,为何这么猛?实际上,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统计口径调整带来的红利。除此原因之外,安徽能超越广东,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功不可没。得益于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7.6万辆,其产量排名仅次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若说安徽汽车产业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的集群效应,而广东雄厚的传统造车基础、大湾区科创实力和珠三角港口优势,共同构筑其汽车产业的发展。除了安徽超过广东登顶第一之外,湖南的异军突起同样引人注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湖南汽车产量达到了36.84万辆,首次跻身全国前十。若看湖南汽车产业的突围之路也极具特点。“相比东部地区,湖南凭借相对较低的营商成本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湖南成功吸引了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落户。而头部车企的入驻,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直接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曾刚说道。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当前汽车产业十强省份中,除安徽、广东、湖南之外,陕西、江苏、山东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汽车兴,经济兴细看汽车产量前十的省份,这些省份GDP总量均位列全国前二十,且GDP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如曾刚所分析,“汽车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作为支撑,而其自身又能强力反哺区域经济,为地方经济带来就业、税收等多方面的贡献。”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正接棒成为新增长引擎,上海、深圳、西安、重庆、广州、合肥等城市争先入局。例如广东、江苏、山东、安徽、陕西等地,这些地区不仅拥有完整的汽车制造体系,从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组装,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更重要的是,抓住了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占据先发优势。以陕西为例,今年一季度,以比亚迪系、吉利系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矩阵,6家重点车企斩获740.2亿元产值,同比暴增72.4%,单领域贡献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达4.4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工业增长总量的44%。2022年底,西安凭借101.5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以不到3万辆的微弱优势超越上海的99万辆,问鼎“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这背后,比亚迪贡献了西安新能源汽车的99.5万辆产量,占比高达97.98%。从税收角度来看,根据中汽政研测算,2023年不计算关税,汽车税收收入合计约1.9万亿元(含针对汽车产品和成品油征的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车船税及汽车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在全国税收收入中占比约10.7%。如果考虑到整个制造、服务产业链,这个比例至少为15%。不过,虽说汽车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是互补互助的关系,但曾刚表示,当前存在各地一哄而上发展汽车,尤其是在特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可能导致未来市场容量不足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各省份汽车产量排名中,安徽反超广东,以76.17万辆居全国第一。细分来看,汽车产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不仅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表现强劲,其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样占据领先地位。此外,这些省份的GDP总量均位列全国前二十,显示出汽车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关联。在这样的变革之中,汽车产业的兴衰,正影响着相关省份GDP的涨落。据公安部2025年初的统计,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倘若对应七普中国家庭总量(约4.94亿户)来看,中国正逐步实现家家户户有汽车,也正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安徽造车,为何这么猛?实际上,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统计口径调整带来的红利。除此原因之外,安徽能超越广东,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功不可没。得益于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7.6万辆,其产量排名仅次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若说安徽汽车产业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的集群效应,而广东雄厚的传统造车基础、大湾区科创实力和珠三角港口优势,共同构筑其汽车产业的发展。除了安徽超过广东登顶第一之外,湖南的异军突起同样引人注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湖南汽车产量达到了36.84万辆,首次跻身全国前十。若看湖南汽车产业的突围之路也极具特点。“相比东部地区,湖南凭借相对较低的营商成本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湖南成功吸引了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落户。而头部车企的入驻,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直接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曾刚说道。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当前汽车产业十强省份中,除安徽、广东、湖南之外,陕西、江苏、山东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汽车兴,经济兴细看汽车产量前十的省份,这些省份GDP总量均位列全国前二十,且GDP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如曾刚所分析,“汽车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作为支撑,而其自身又能强力反哺区域经济,为地方经济带来就业、税收等多方面的贡献。”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正接棒成为新增长引擎,上海、深圳、西安、重庆、广州、合肥等城市争先入局。例如广东、江苏、山东、安徽、陕西等地,这些地区不仅拥有完整的汽车制造体系,从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组装,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更重要的是,抓住了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占据先发优势。以陕西为例,今年一季度,以比亚迪系、吉利系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矩阵,6家重点车企斩获740.2亿元产值,同比暴增72.4%,单领域贡献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达4.4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工业增长总量的44%。2022年底,西安凭借101.5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以不到3万辆的微弱优势超越上海的99万辆,问鼎“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这背后,比亚迪贡献了西安新能源汽车的99.5万辆产量,占比高达97.98%。从税收角度来看,根据中汽政研测算,2023年不计算关税,汽车税收收入合计约1.9万亿元(含针对汽车产品和成品油征的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车船税及汽车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在全国税收收入中占比约10.7%。如果考虑到整个制造、服务产业链,这个比例至少为15%。不过,虽说汽车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是互补互助的关系,但曾刚表示,当前存在各地一哄而上发展汽车,尤其是在特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可能导致未来市场容量不足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在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持续突破和加持下,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要看产量,更应注重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和企业盈利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回归理性,避免政府过度干预,重视市场规律。”曾刚说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