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专访港大教授李成:中美双方分别取消91%的加征关税,对全球贸易有何影响?

访客 2025-05-13 5 抢沙发
美国政府的关税新政,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际,进一步引发了国际贸易市场的波动。事实上,从美国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针对全球的“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包括加拿大、欧盟、中国等多方就提出了各项强硬的反制措施。随后,中美双方在北京时间5月12日下午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会谈释放了哪些信号,未来走势又会如何?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关税背后,意欲何为?对全球经贸、中美关系有何具体影响?就此,时代周报对话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李成。

专访港大教授李成:中美双方分别取消91%的加征关税,对全球贸易有何影响?
李成在上海参加罗兰士新书《铸就》分享会。(图源:时代周报 傅一波/摄)

释放了哪些信号?李成:区别还是有的,美国比以往更有紧迫感。再过一段时间,美国几个重要的节日就要来了,比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这些节日所需要的产品基本上也都处在一个发货的窗口期内,如果再不定下来,那美国本土的市场就会受到影响。第三,特朗普显然是更需要中国的,这不仅仅指经济范围,他是需要跟中国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还期待来中国访问,这都是美国需要这场会谈的原因。此次会谈相当于双方之间的摩擦告一断落,但长期来看,双方还会是竞争关系。时代周报: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从推行到延迟90天。你认为,这项政策暴露了哪些问题?他曾表示,“关税是字典中最美丽的词”,足见他对这一手段的重视与偏爱。从他的角度来看,提高关税是合理的: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减轻中产和劳工阶层的税负;另一方面,他认为关税政策可以提振美国经济,缓解贸易逆差。其次,美国政府在推进这项政策时,几乎同时得罪了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原本是想发动一场“全球性关税战”,但现在包括中国、越南、英国在内的国家纷纷调整应对。这种策略令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态度更趋对立甚至反感,长期来看对美国的国际形象和经济合作都造成了伤害。时代周报:此前特朗普政府还推出过“投资移民金卡”,门槛高达500万美元。这项政策是否对美国整体的移民政策形成冲击?此外,投资移民政策在美国国内也充满争议。从特朗普政府的整体移民战略来看,核心目的是限制来自拉美、非洲、亚洲(包括印度)的移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多数移民,尤其是技术型移民,对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如果没有这些人才,美国不可能成为今日的美国。美国或正处于“试错”阶段李成:最根本的影响并不在于双边贸易关系或经济数据,而在于美国试图阻挠中国的发展,甚至改变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全球贸易应是互利共赢的,中国与美国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问题在于,中国几乎所有收入阶层在过去几十年中均实现收入增长,而美国只有顶层20%真正从全球化中获益。这种分配失衡才是美国内部深层次矛盾的根源。李成:本质上,这种结构性矛盾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第一,党争激烈,已超越正常政党轮替的范畴。美国两党之间的执政之争演变为近乎你死我活的斗争,政治体制的有效性和协商能力大幅下降。第三,种族矛盾依旧尖锐。尽管美国在改善族群关系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现实情况仍显不乐观,社会融合程度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愈发明显。美国从未面对过像中国这样强劲的竞争者,在经济、科技等领域都感受到威胁。这种情况之下,必然引发摩擦与竞争。李成:我们当前正处在“逆全球化”趋势之中,原本主导的全球化大周期已经结束,新一轮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不过,从实际情况看,我们也看到了双方的会谈成果是向好的一面发展。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更广义上的美国体制,都清楚自己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要中国的配合与合作。丘吉尔曾说过:“美国最终总会做正确的事,但前提是它尝试过所有错误的方法。”当前或许正处于这个“试错”阶段。我的判断是,这一转型过程大约还需十年时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