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44名公职人员骗领残疾人补贴!语文教师也成了言语残疾,详情曝出

访客 2025-05-15 10 抢沙发

昨天刷到一个事儿,气得人直拍大腿。黑龙江绥化庆安县,居然有44个吃公家饭的,扎堆给自己办残疾证领补贴,一骗就是好几年。最扎眼的是庆安一中副校长杨立臣,顶着全国模范教师、特级语文老师的头衔,残疾证上明明白白写着“言语二级残疾”,每月雷打不动领100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三年下来捞了3600块。更绝的是他老婆也跟着“沾光”,两口子最后被要求退回赃款,闹得沸沸扬扬。

44名公职人员骗领残疾人补贴!语文教师也成了言语残疾,详情曝出

要说这位杨副校长,每天站讲台上课,说起话来条理清晰、抑扬顿挫,怎么看都不像“言语障碍患者”。据举报说,他的残疾证是2015年办的,直到2018年县残联才注销证件停发补贴,可直到2023年纪委才介入处理,最后就给了个党内警告。更让人堵心的是,当有记者想追问详情时,县纪委、学校校长、残联新领导全玩起了“躲猫猫”,要么说“信号不好”,要么称“刚上任不清楚情况”,那副推三阻四的样子,活像一场荒诞的官场闹剧。

这事儿让人忍不住想起安徽蚌埠的张女士。她五岁时遭车祸,左眼失明、左耳失聪,左脸严重畸形,按说够惨了吧?可去办残疾证时,残联直接拿标准卡她:单眼失明不算视力残疾,单耳失聪不算听力残疾,得“双残”才算数。张女士跑断腿都没办成,而贵州那位右眼失明的姑娘,同样因为“另一只眼还能看”被拒之门外,找工作四处碰壁,出门还得遭人指指点点。这边四肢健全的公职人员轻轻松松把残疾证揣兜里,那边真正身体有残缺的人被制度门槛卡得死死的,这反差比电视剧还扎心。

44名公职人员骗领残疾人补贴!语文教师也成了言语残疾,详情曝出

按理说,办残疾证流程挺严的:得填表交材料,线上线下都能申请,然后去指定医院做专业评定,医生盖章后还要在村里公示5天,县级残联层层审批才能发证。可庆安县这帮人愣是把这套严丝合缝的流程玩成了“走后门套餐”——乡镇领导、学校干部、社区工作人员集体“变残”,医院有熟人开假证明,残联内部有人改数据,从申报到审批一路绿灯,国家给残疾人的补贴成了他们的“自助餐”。最让人来气的是,骗了几千块钱就轻飘飘警告一下,连《黑龙江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里规定的“开除公职”都没用上,难怪有人说:“这点处罚跟挠痒痒似的,谁还怕啊?”

翻看评论区,网友们的火气比三伏天的太阳还旺。有人直戳要害:“现在有些地方,只要有点关系,评低保、办残疾证全是‘绿色通道’,真是‘有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三亲六故都跟着沾光’。”还有人编起了打油诗:“四两黄铜四两金,人们认假不认真,真亦假来假亦真,贪官污吏遍地横。”不少人替真正的残疾人叫屈:“高级教师一个月工资好几千,还盯着这100块补贴,这不是给教育行业抹黑吗?”更有人质疑处理结果:“诈骗犯就给个党内警告?这种人不该开除公职吗?留着怎么教书育人?”

44名公职人员骗领残疾人补贴!语文教师也成了言语残疾,详情曝出

评论里扎心的对比不少。有人说:“高温补贴是给坐空调房的人发的,残疾补贴是给健全人领的,权力在手,补贴想发给谁就发给谁。”还有人爆料:“要是全国查残疾证,半数以上可能在正常人手里。”这话听着刺耳,却戳中了痛点。当公职人员把国家给弱势群体的救命钱当成“唐僧肉”,当制度漏洞被权力蛀虫钻成了“马蜂窝”,真正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去哪寻公平?

这事看着是几千块钱的小事,背后却藏着大问题。公职人员带头骗补,骗的不是钱,是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信任,啃的是社会良知的根基。一个语文老师能顶着“言语残疾”的帽子评上特级教师,一群本该为百姓办实事的干部能集体造假,这不光是个人道德滑坡,更是制度监督的失守。流程再严,抵不过“熟人好办事”;规定再细,架不住“内部有人打招呼”。当权力脱离了监管,当利益压倒了底线,再完善的制度也会变成筛子。

44名公职人员骗领残疾人补贴!语文教师也成了言语残疾,详情曝出

该怎么治治这股歪风?网友们的呼吁很实在:“别光盯着骗补的人,给他们开证明、批手续的‘内鬼’更该严查。”“处罚不能隔靴搔痒,该开除的开除,该法办的法办,不然‘特级教师变残疾人’这种笑话还会接着演。”说句掏心窝的话,残疾人补贴是兜底保障,每一分钱都该花在刀刃上。要堵住漏洞,就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办证人的材料该公示就公示,审批人的责任该倒查就倒查,谁敢动歪心思,就叫谁付出沉重代价。毕竟,比身体残疾更可怕的,是人心的“残疾”和制度的“失明”。希望这类荒唐事能少些再少些,别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寒了心还没处说理去。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