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听丨学生劳动课不能沦为“纸上谈兵”

访客 2025-05-19 5 抢沙发

评论员 时风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这是当下中小学生劳动课的尴尬处境。据《半月谈》报道,自2022年秋季学期单独纳入课表以来,多地中小学劳动课流于形式:部分学校将其视为“软任务”,随意挪用课时;一些教师缺乏专业设计,将其简化为拍照打卡;更有家长担心耽误学习,主动包办孩子的生活事务......劳动教育正异化为一场“纸上谈兵”的表演。

中听丨学生劳动课不能沦为“纸上谈兵”

劳动教育流于形式,根源在于评价体系的失衡与教育理念的偏差。在“唯分数论”的惯性思维下,部分学校和家长将劳动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加项,忽视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作用,也背离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育人初心。这种形式化倾向,既浪费学生时间,消解劳动教育价值内核,还容易让学生形成认知偏差,甚而弄虚作假。

劳动教育是培育学生实践能力、责任意识与劳动精神的关键一环。从整理家务到田间劳作,从手工制作到志愿服务,每一项劳动实践都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理解劳动价值,磨炼意志品质。

中听丨学生劳动课不能沦为“纸上谈兵”

要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教育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劳动课不被挤占,并将劳动教育成效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学校则需要创新课程形式,可以结合科学课开展种植实验,与社区合作组织志愿服务,让劳动教育更具实践性和趣味性。同时,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劳动不是“耽误学习”,而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要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今天,我们更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劳动教育从课表上的“装饰”变成真正的实践。只有当孩子们真正拿起锄头感受耕耘的辛劳,系上围裙体会烹饪的乐趣,劳动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最后,以一首打油诗为本文作结:

课表应景凑热闹,

挥锄只为拍个照,

若把劳动变表演,

教育岂能出新苗?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