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行业周期持续上扬 “超材料之王”光启技术或迎批产订单密集落地
“在核心技术攻坚方面,光启技术已成功攻克新一代航空装备领域十大关键技术瓶颈,构建起机载超材料‘米级尺度设计-微米级精度加工-纳米级公差控制’的完整制造体系,实现了核心工艺的国产化替代。”5月16日,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在广东深圳开幕,光启技术(002625.SZ)董事长刘若鹏在《工业级超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主题演讲中系统阐述了公司在超材料产业化道路上的突破性实践,其独创的“功能结构一体化”超材料多功能结构件,已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复杂功能系统设计的核心解决方案。在行业整体景气度不佳的背景下,光启技术能够以超材料为核心抓手,交出了一份营业收入增长4.25%、归母净利润增长11.77%的亮眼答卷,着实不易。2025年一季度,其光启技术的营收增速进一步攀升至15.96%,成为军工板块中罕见的“逆势增长样本”。穿越行业周期持续上扬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超材料研究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其重构世界的潜力,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光启技术的主营业务就是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按照适用场景分为航空结构产品与海洋结构产品,按照业务性质又分为超材料研制业务和超材料批产业务。但是,近年来,全球经济逐渐放缓,国际形式日趋复杂,航空航天装备行业遭遇双重压力,部分公司业绩水平参差不齐。另外,超材料销售、生产量同比增幅为22.27%、36.98%;库存量同比大幅减少43.26%,这表明光启技术在超材料领域的市场拓展和生产运营方面成效显著。随着航空航天装备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传统技术体系在应对新一代装备复杂化、集成化的功能结构设计、精密制造及规模化量产需求时,已显现出显著的技术瓶颈,急需超材料技术等创新技术的更新换代。超材料可以人为编辑材料的属性,实现超越自然材料的物理性质,是材料领域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一场材料革命。而光启技术以超材料为核心,构建了超材料技术七大能力平台,将全面赋能先进制造业。光启技术作为我国唯一实现超材料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建立了深厚的护城河,目前已实现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上游单一超材料专业供应商向核心系统集成商的转变,将通信、光电感知、电磁调控等多领域功能成功融合在超材料复杂结构件中,并且伴随整机系统交付,成为支撑新一代装备平台多功能一体化的关键力量。除去在航空航天领域之外,光启技术在民用领域正在推动超材料产品在电子装备、智能汽车检测以及无人机等民用领域的应用。例如,无人机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拥有长航时的大规模无人机蜂群,相关产品正处于试飞阶段。或将迎来批产订单密集落地在2025年5月8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光启技术相关高管告诉投资者,在2024年度,公司面临较大的产能压力,大量研制订单挤占了批产任务。“今年随着株洲905基地一期和天津906基地一期的相继投产,会缓解部分产能压力。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效率,科学规划产能布局,确保研发任务与批产任务的高效协同。”此外,为扩大超材料产品产能、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光启技术于2024年12月设立募投项目905基地1期、906基地1期,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建成并投产;光启技术2024年12月设立乐山106基地,同样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小规模试生产。超过9倍增长的研制收入,预示光启技术未来两年或将迎来批产订单密集落地周期,形成技术储备与产业需求的双轮驱动效应。对于2025年,光启技术在年报中表示,在产品研制方面,继续扩大超材料产品在核心尖端装备的渗透率,保障研发项目进度;在产品批产方面,严格执行生产计划管理,保证各批产产品交付工作有序、高质量完成。“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拓宽公司尖端装备业务的护城河。”“今年是超材料从学术研究迈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衷心期望,在超材料领域深耕的从业者们,能在心中播下一颗创新的种子,经过时间的沉淀,让它在未来成长为一片茂密的森林。我们也殷切希望,在当下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借助超材料这一具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为众多行业掀起一场变革浪潮,共同谱写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壮丽篇章。”刘若鹏如是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