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内已新增58所大学:中西部占比过半,职校是重点
职业本科扩容加速。
分类别看,此次拟同意设置的本科高校中,23所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4所为学院更名为大学,1所为独立学院转设,4所为专科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近些年来,全国正通过新设高校的方式推进高等教育的扩容与提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提出,“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从区域分布来看,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共有37所,占比达63.7%。此次本科高校扩容有何特点?例如,芜湖职业技术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同时开设了与机电、能源、化工等生产加工制造行业为支撑的装备制造、工业工程类专业;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均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专业。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以此次公示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为例,该高校的专业设置紧密对应深圳“20+8”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了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无人机等专业。实际上,对于职业院校的扩容并不是今年才开始。鉴于此,从2019年起我国开始增设一批职业技术大学,定位为职业本科,且更名后需保留“职业技术”字样,并坚持职业教育定位。“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新增的本科院校主要以职业本科为主。”而根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全国职业本科招生8.99万人,比上年增长17.82%。高职(专科)招生555.07万人,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职业教育约1.6%。这也意味着,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离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还需稳步拓展。5月19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50亿余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262亿余元,共计下达312亿余元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根据通知要求,该资金分配向边远、民族、近年脱贫地区以及主要经济带等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倾斜,向国家或地方急需特需专业倾斜,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放眼全国,近年来,“疯狂建大学”似乎是各地最流行的事情。从区域分布来看,在这58所高校中,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共有37所,占比达63.7%。事实上,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一直都是重要课题。除此之外,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及,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然而,尽管中西部地区高校有不少进步,但熊丙奇指出,还需要改革教育管理学、扩大学校自主办学权,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国中西部地区其实可以自己办一些高校,但是因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都不够突出,这是最根源的问题,也是解决教育资源结构问题的一个途径。”由于优质资源相对匮乏,也导致河南高考竞争非常激烈,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早些年社会广泛讨论“山河四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教育资源不足的背景之一。而从今年新增高校的分布来看,上述四省新增数量(含更名)的高校7所,占全年新增高校的12%,这意味着,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类别看,此次拟同意设置的本科高校中,23所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4所为学院更名为大学,1所为独立学院转设,4所为专科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近些年来,全国正通过新设高校的方式推进高等教育的扩容与提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提出,“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从区域分布来看,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共有37所,占比达63.7%。此次本科高校扩容有何特点?例如,芜湖职业技术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同时开设了与机电、能源、化工等生产加工制造行业为支撑的装备制造、工业工程类专业;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均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专业。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以此次公示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为例,该高校的专业设置紧密对应深圳“20+8”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了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无人机等专业。实际上,对于职业院校的扩容并不是今年才开始。鉴于此,从2019年起我国开始增设一批职业技术大学,定位为职业本科,且更名后需保留“职业技术”字样,并坚持职业教育定位。“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新增的本科院校主要以职业本科为主。”而根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全国职业本科招生8.99万人,比上年增长17.82%。高职(专科)招生555.07万人,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职业教育约1.6%。这也意味着,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离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还需稳步拓展。5月19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50亿余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262亿余元,共计下达312亿余元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根据通知要求,该资金分配向边远、民族、近年脱贫地区以及主要经济带等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倾斜,向国家或地方急需特需专业倾斜,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放眼全国,近年来,“疯狂建大学”似乎是各地最流行的事情。从区域分布来看,在这58所高校中,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共有37所,占比达63.7%。事实上,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一直都是重要课题。除此之外,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及,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然而,尽管中西部地区高校有不少进步,但熊丙奇指出,还需要改革教育管理学、扩大学校自主办学权,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国中西部地区其实可以自己办一些高校,但是因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都不够突出,这是最根源的问题,也是解决教育资源结构问题的一个途径。”由于优质资源相对匮乏,也导致河南高考竞争非常激烈,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早些年社会广泛讨论“山河四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教育资源不足的背景之一。而从今年新增高校的分布来看,上述四省新增数量(含更名)的高校7所,占全年新增高校的12%,这意味着,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