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个10万人口小县,精简了10个部门后

访客 2025-04-11 32 抢沙发
新修的高铁站在半山腰上,干净、开阔。走出洁白LED灯笼罩的大厅,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半旧的公交车停在车站正门口,车票一元。“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沈从文描述《边城》的开篇,同样适用此地。农居错落着依山而建,不远处的茶山层峦叠翠,从高处看来,就像一座立体的城。

一个10万人口小县,精简了10个部门后
河流蜿蜒而过包裹着小县,但如今正值枯水期。

农历二月初八那一天,第一个红绿灯不远处有个大集,绵延几里的集市热闹拥挤,杀鸡卖菜,补牙剪发。当地人爱背背篓,装满忙碌或安逸的乡土生活。这个人口小县瞬间汇聚不少目光。但在波澜之下,这场改革会给小县带来哪些变化?

一个10万人口小县,精简了10个部门后
赶集的人们

位于省内西北部,这个被山地包围的小县人口着实不多。2024年年末,户籍人口14.8万人,常住人口10.48万人,是该省人口最少的县。这个小县以茶叶闻名,一出高铁站,就能看到相关的宣传大字。但茶叶几乎是这个县唯一的产业。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8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1%,也是全省GDP最低的县。

一个10万人口小县,精简了10个部门后
当地的茶山

走在县城内,各个政府大院的存在感确实尤其强。在这里,个体经济繁荣,但大公司并不多,面积相对较大的厂区不是茶厂就是政府机关。穿过县城的公交1路,多数站名都以机关单位命名。但更具体的内容无从得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该县宣传部询问,对方表示按照上级要求,这些内容目前保密,拒绝接受采访。“改革主要涉及的是领导,局少了,局长就少了,领导职位上有点调整,可能退休后待遇上有点变化,但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当地一名在编人员龙蒙(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身边朋友也有考公的,但难度挺大的。本地找工作的话,工资比较低,一般就两三千,有些比较佛系的就留在家乡,做自媒体、直播还挺多的。这里的生活很悠闲,肯德基都开了,也有了高铁,但更多的年轻人还是选择外出打工。”本地人燕燕是00后,在毕业后并没有立刻上班,在网上做约拍。

一个10万人口小县,精简了10个部门后
健身操场上,有当地人的夜生活。

反倒是,由于合并后人数太多,原本的办公室坐不下,合署办公也不现实,甚至考虑要盖个新房。“开大会的时候,两个局合在一起两百多号人,原本局里坐不下,现在只能外借地方开会。”龙蒙说。实际上在近年,这个中部省份多地都撤销了议事协调机构。去年8月,该省另一个县政府撤销乡镇设置的各类议事协调机构超1400个。省内多地在撤销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中,也都指出“乡镇一级不再设议事协调机构”。97个人口小县推进机构改革这一轮机构改革主要从山西开始。2020年4月,根据山西省委部署要求,以“大部制、扁平化”为原则,机构改革在河曲和浮山两个试点县开展。改革后,河曲县财政供养人员比例由32:1提高到40:1,党政机构由36个精简为22个。此后,青海、内蒙古、安徽、湖南等省份陆续开展经验学习或推进试点。中央编办主任披露,在97个人口小县开展机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个10万人口小县,精简了10个部门后
由于人口持续流出,县里多家幼儿园已经关闭。

“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改革的初衷,不外乎减少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将党委和政府的一些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合并。表面是精简机构精简人,但追求的目的是高效、便捷和公平公正。”他在文章中写到。回看山西改革的初衷,源于2019年年底时任山西省委主要领导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全省人口小县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财政供养入不敷出,财政支出主要依靠政府转移支付;从人口与编制比看,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不是很合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浮于事,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维惯性。财政支出流向何处根据2023年度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支出决算总表,2023年,该县全年收入合计2.36亿元,支出23.22亿元,财政缺口达到20.86亿元。同年,该县机关工资福利支出3.86亿元。财政支出都投向何处?民生是支出大头。2023年,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六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机构改革的成效尚未体现在财政中。现如今,这个人口小县的财政收入依赖上级补助。2023年全年获得上级补助收入19.03亿元,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超过八成以上。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小鲁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但是,省里的压力和市县的感受未必是一致的。对于部分县来说,拿惯了上级的转移支付,但现在突然要裁减编制,既得利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在改革任务前,是想办法交差还是真的想做到位,取决于各种因素”。事实上,人口小县已经多次进行过机构改革。
然而,改革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回归原有体制,主要原因是大部制式的改革导致了机构部门上下不对应,与单一的集中体制的组织结构体系不相称。

一个10万人口小县,精简了10个部门后
建造中的冷链物流中心

黄龙县在1992年曾经历大刀阔斧的改革,号称“雷响三秦,雨落黄龙”,但因为“下改上不改”,工作对接、拨款中出现各种问题。仅仅两年之后,黄龙就经历了一个从膨胀到精简,又从精简到膨胀的怪圈。不过,2024年7月,黄龙县再次宣布机构改革完成。这个常住人口4.1万人的小县目前只有政府部门16个。最近一次的改革是福建柘荣县。根据“宁德组工”公众号发布,通过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该县减少党政机构数量10个、股室129个,基层干部对接部门由“一对多”向“一对一”转变。(本文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摄)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