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郭卫星:AI的应用,有望让腹腔镜手术从“微创”进阶到“精准微创”
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在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都位居前列。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肝癌年新发病例约36.77万例,占全球50%以上,发病率为25.9/10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年死亡约31.65万例,仅次于肺癌,5年生存率仅14.1%。早发现、早诊断是提升肝癌总体生存率的关键。在降低肝癌风险方面,郭卫星对记者表示,关键在于积极预防肝炎感染。我国肝癌的最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我国肝炎防疫工作成效显著,乙肝病人的比例已有所下降。此外,黄曲霉素污染及饮食习惯不佳也是肝癌诱因之一,公众更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肝癌的治疗方案,会根据肝癌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对于中晚期肝癌以介入、系统治疗为主。对于早期肝癌,手术仍然是最主流的治疗措施。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微创手术等。近几年肝脏肿瘤微创治疗领域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拓展了微创手术适应症,郭卫星表示,近几年肝脏肿瘤微创治疗领域主要的技术进展包括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普及、3D技术的应用、荧光导航技术、单孔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靶向治疗与微创技术的结合等。此外,还包括人工智能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如AI辅助影像分析提高手术精准度等。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布局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有微创机器人-B(02252.HK),布局微创器械与耗材的包括迈瑞医疗(300760.SZ)、康基医疗(09997.HK)等,布局影像导航与能量设备的包括联影医疗(688271.SH)、开立医疗(300633.SZ)等。时代周报:肝癌的主要病因与高危因素有哪些?此外,还与环境与生活方式、遗传与地域特征有关。比如长江以南地区因气候潮湿,玉米、花生等粮食易被黄曲霉污染,其代谢产物与肝癌发生直接相关;长期大量饮酒,日均酒精摄入量超过40g,会使肝癌风险增加3-4倍,男性患者中约20%存在酒精性肝硬化基础;还有代谢综合征,如肥胖(BMI>30)、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7%)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协同作用,使肝癌风险升高2.5倍。郭卫星:由于肝脏表面缺乏神经分布,所以肝脏是个“哑巴”器官,早期肝癌几乎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腹部B超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CA199等)筛查易于发现早期肝癌。时代周报:哪些生活方式能降低肝癌风险?另外,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也很重要。比如控制酒精摄入、避免过度饮酒;拒绝霉变实物,避免黄曲霉素暴露;控制体重和血糖,合理运动,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类的实物。郭卫星: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肝癌的关联正随着全球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而显著上升,NAFLD相关肝癌已成为第二大肝癌病因(仅次于乙肝病毒感染)。即使是轻度脂肪肝(肝脏脂肪含量5%-10%,超声显示轻微脂肪浸润),也需积极干预。早期干预(6-12个月内减重5%-10%)可使80%以上的单纯性脂肪肝完全逆转,肝内脂肪含量显著减少。从而避免从“脂肪堆积”演变为“肝炎-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恶性循环。时代周报: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核心优势是什么?由于组织创伤小,机体应激反应轻,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饮食和活动能力较早恢复正常。多数患者术后5~6天即可出院,而开放手术通常需7~10天,甚至更长时间。微创手术的核心优势主要包括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精准度高,并发症少;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利于后续开展辅助抗肿瘤治疗;美容效果与心理优势等。郭卫星:目前微创治疗技术在肝脏肿瘤外科治疗中是首选术式之一,但也需要结合肿瘤位置、大小、患者状态等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不同地区的差异可能存在,比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应用情况不同,国内大的肝脏外科中心目前微创外科的比例大都超过50%。郭卫星: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外科器械的快速发展,一些位置特殊或体积较大的肝脏肿瘤也具备微创手术的可能。国内一些大的医学中心对于复杂部位肝肿瘤也会采取微创手术,如腹腔镜(或机器人)尾状叶肝切除术、右半肝切除、以及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但是这些手术的开展必须与医生的经验和医院设备密切相关,目前尚未大规模推广。腹腔镜手术总体生存率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郭卫星:腹腔镜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需结合肿瘤分期、手术指征及技术进步综合分析。现有证据表明,在符合适应症的患者中,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在术后复发率和总体生存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时代周报:患者面对微创手术时,常有哪些认知误区?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认知并非完全正确。比如部分患者误以为“微创万能”,甚至要求医生对不适合的病例,如巨大肿瘤、广泛腹腔粘连、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强行实施微创手术。强行追求微创可能导致手术不彻底或并发症增加。需要明白微创手术也只是手术的一种方式,而真正影响手术决策的主要因素还是患者安全性和疗效。时代周报:对此你会如何指导他们选择治疗方案?让患者及家属理性看待“创伤”——微创不仅指切口,更包括对全身器官功能的保护,如减少肠道暴露、降低免疫抑制。嘱咐患者应重视术后管理,切勿因“感觉良好”忽视基础护理。同时结合患者认知水平进行科普,患者也应避免“非此即彼”的极端认知,共同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时代周报:你认为当前肝脏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治疗存在哪些风险和技术瓶颈?未来可能有哪些技术瓶颈的突破?未来其技术突破将依赖多学科融合,成像导航的智能化解决“看得更清”,机器人器械的柔性化实现“操作更准”,分子诊断与AI技术保障“切得更彻底”。随着这些技术从实验走向临床,腹腔镜手术有望从“微创”进阶到“精准微创”,为更多复杂肝脏肿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郭卫星:影像引导技术通过“看得更清、定位更准”奠定精准基础,而AI则通过“分析更快、决策更优”实现智能升级。从术前规划到术后管理的全链条赋能,正在重塑微创手术的范式——未来,AI不仅是“辅助工具”,更可能成为“智能伙伴”,推动外科进入“精准预测、动态优化、自主适应”的新阶段。时代周报:当前基层医院推广肝脏微创技术难点在哪?对此你有什么建议?我认为,可通过“设备共享降成本、培训分层提效率、病例筛选控风险、远程协作补短板”的组合策略,基层医院可逐步突破技术瓶颈,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微创医疗的红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