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上海车展40年:从露天展台到全球舞台,本届新能源车型占比超7成

访客 2025-04-25 21 抢沙发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规模再创新高,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企业参展。上海车展全称为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诞生于1985年,至今已经走过40载。时间回溯至1985年的7月3日,上海工业展览馆迎来了一场未来将改变中国汽车行业格局的盛会。这成为上海车展的开篇。光阴流转四十载,如今,上海车展已举办至第二十一届,不仅成为城市文化的亮眼名片,更是观察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的最大平台。中国自主品牌也以创新之姿抢占C位。极氪首款混动车型极氪9X迎来首发亮相,新车搭载超级电混技术,据称融合了纯电、插混和增程式技术的优势;江淮与华为联合打造的百万级豪车尊界S800在车展发布内饰;仰望U8加长版U8L也迎来首发,问界品牌全新纯电车型M8、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别版、乐道品牌第二款车型乐道L90、零跑汽车全新中型轿车B01等也亮相上海车展。40年前,中国对于国际厂商而言只是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技术家底薄弱。40年间,中国汽车由“技术学徒”一步步跃变,逐渐成为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的引领者。

上海车展40年:从露天展台到全球舞台,本届新能源车型占比超7成
2025上海车展宣传海报(时代周报记者/摄)

1983年,首辆大众桑塔纳以CKD(Completely Knocked Down)全散件模式在上海组装下线。两年后,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首批合资车企应运而生。中国企业由此开创“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拉开产业变革序幕。千禧年前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越来越多汽车驶入中国普通家庭,众多外资车企争相入华,凭借技术和口碑抢占市场。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200万台,隔年又突破300万台。在此阶段,上海车展也由单纯的技术展转变为市场导向的消费展。2001年举办的第九届上海车展以“走进家用车时代”为主题,让参展企业直面怀揣购车梦的普通消费者。见证自主品牌曲折崛起:机遇与口碑缺一不可长城、吉利、奇瑞等品牌凭借经济型、节油型高性价比车型成功打开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04年至200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从不足20%提升至40%以上。在这一时期,外资车企加速本土化,引入模块化平台降低成本,将入门级产品价格下探至10万元区间,挤压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市场。同时,随着消费升级,购车偏好从“性价比”转向“品牌价值”,合资车企仍主导10万-15万元主流市场。然而,市场需求的脉络已向着社会结构变化与消费认知升级的方向悄然延伸。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首次突破50%,达到56%,新能源车型成为市占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电动化与智能化时代,出行方式被重塑这一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意义非凡。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360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拥抱变化”成为2021年上海车展的主题。各大车企纷纷以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为核心,通过发布新品牌、新技术积极响应这一行业变革号召。自主品牌伴随新能源浪潮实现技术跃升。近年,汽车产品业态、技术路线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日益“狂飙”的智能技术让汽车逐渐从简单的“机械产品”进阶为“移动智能终端”,多家车企在2025年进一步喊出“智能化技术普惠”的口号。汽车智能化发展迈入新阶段,消费者的用车体验进一步提升,也逐渐改变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观念认知,重塑汽车产业生态。

上海车展40年:从露天展台到全球舞台,本届新能源车型占比超7成
2025上海车展期间举办的新车发布会(时代周报记者/摄)

2025上海车展,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领域密集呈现创新技术。汽车产业已逐步实现从 “燃油车主导”到“新能源与智能化引领行业”的历史性跨越,也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智能化为锚点,重新划定全球汽车的格局。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