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武汉的文旅消费,有多大程度靠它?

访客 2025-04-29 12 抢沙发
“蒜鸟,蒜鸟,都不容易。”
两句话里,“蒜鸟”含量高达50%,于是一款蒜头鸟身的文创产品成为中部第一城——武汉的网红。如今,蒜鸟不仅被制成毛绒挂件风靡大街小巷,还同各类蔬菜一起被摆放在菜市场的摊位上售卖,也被制成巨型玩偶置于大型商场。

武汉的文旅消费,有多大程度靠它?
蒜鸟 曾思怡/摄

火起来的蒜鸟,也自然成为湖北文旅的揽客招牌。眼下五一长假将近,湖北文旅部门频频以蒜鸟为由头制作文旅宣传视频,并推动线下蒜鸟主题活动。而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称,“就算为了蒜鸟也要去一趟武汉”。蒜鸟火了从形态上看,“蒜鸟”由蒜和鸟组成,蒜做头、鸟做身,配以圆滚滚的肚子和呆萌的表情,且内置语音设备,用手一捏即发出“蒜鸟,蒜鸟”的武汉话,颇为可爱。大城市每天车水马龙,偶有擦碰,双方就此争执不下、各执一词之际,路过的人们往往会围过来劝解——算了、算了,以此平息双方怒气、化解矛盾纠纷。社交媒体上,还有一种论调传播:蒜鸟,蒜鸟,都不容易——是劝架;蒜鸟,蒜鸟,你搞不赢他滴——是凑热闹和拱火。这种更具笑点的解释,可以显著调动受众情绪,也进一步放大“蒜鸟”的流量热度。某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密也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武汉气质可以用“码头文化”来概括,它是交通中枢,九省通衢,其后冬冷夏热,孕育出心直口快的市民性格,“蒜鸟”二字一直以来就是当地街头巷尾对话交流的高频词,蒜鸟则利用谐音梗,激发心灵共鸣和亲切感。而码头文化之于城市精神和市民的社会心态的作用就表现为,港口码头商品流转、车水马龙,帮派林立、畛域分明,孕育江湖性、崇利性灵巧机变、敢为人先的性格特质。在此背景下,武汉方言自带其地域文化和身份认同属性,再叠加“蒜鸟”的呆萌形态、幽默表达形式和可以泛化的应用场景,火起来也是情理之中。根据MobTech研究院,2024年情绪经济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Z世代贡献超28%的消费份额。数据背后,泡泡玛特、寺庙经济、宠物消费、谷子经济等的相继出圈,甚至营收情况逆势上扬,都提供了个例印证。回到蒜鸟。作为出生自带城市气质和情绪价值的文创产品,蒜鸟可以飞多远?“截至目前,由我们团队设计和签约生产的蒜鸟玩偶销售量已经突破10万只,过去购买者以湖北或武汉本地消费者为主,但现在70%~80%的销量来自外地游客。”因为蒜鸟玩偶走火的关键在于其与人类情绪、地域文化相呼应的创意,制作工艺门槛并不高,于是“蒜鸟”的概念走红之后,各类不同造型的蒜鸟甚至同款仿版也接踵而来,时代周报记者观察发现,相关产品以原创正版产品约1/4的价格占领武汉街头和电商平台。

武汉的文旅消费,有多大程度靠它?
“蒜鸟”成武汉街头常客 曾思怡/摄

他表示,当下情绪消费流行,类似蒜鸟这样承载生活态度和城市气质的文创产品不缺市场,他们不仅持续设计推出蒜鸟系列产品,还承接企业广告创意业务、为相关企业设计专门的文创周边产品,“未来,我们还打算结合更多城市的方言、特质包括网络热梗等,设计关于当地的城市IP文创产品”。这也是武汉的机会。“蒜鸟”的概念走红以来,武汉文旅部门不仅发文将其称为“武汉代言鸟”,还频频以蒜鸟为由头制作文旅宣传视频。而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称,“就算为了蒜鸟也要去一趟武汉”。

武汉的文旅消费,有多大程度靠它?
图源:社媒截图

詹军豪也表示,蒜鸟可提升武汉知名度,吸引游客。以它为支点,可举办城市文化节,深挖方言、美食等特色,打造城市IP矩阵,形成多元文旅生态,撬动更大城市热度。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