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家地方国资券商哪家强?华东券商包揽净利前六,一、二名均在“包邮区”
券商2024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截至4月28日,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目前已上市券商中,由地方国资(包括地方国资委、地方国企和地方财政)实控的中小券商共18家(不包含母公司上市),除天风证券外,其余17家年报均已披露完毕。营收来看,浙商证券以158.16亿元位居第一;归母净利润方面,东吴证券以23.66亿元位居第一;以增速来看,南京证券营收同比增长27.12%位居第一,华西证券则以71.31%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位居首位。总资产方面,兴业证券突破三千亿大关,达到3010.16亿元,位居第一。华东券商包揽归母净利润前6名,东吴证券居首财报显示,浙商证券2024年实现158.16亿元,同比下滑10.33%;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10.17%。浙商证券的实控人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简称“浙江交投”),其背后是浙江省国资委。从归母净利润来看,位居榜首的是由苏州国际发展集团(简称“苏州国发集团”)控股的东吴证券(23.66亿元),其背后为苏州市财政局。此外,东吴证券全年营收达到115.3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在17家券商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兴业证券。财通证券则以微小的差距屈居归母净利润第二,其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3.40亿元,同比上涨3.9%,与东吴证券仅有不到两千万元的差距。此外,国元证券、兴业证券、浙商证券、华安证券归母净利润分别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名,分别为22.44亿元、21.64亿元、19.32亿元、14.86亿元。其中,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的实控人均为安徽省国资委。不过,由山东省国资委实控的中泰证券,虽然营收排名第四(108.9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未达10亿元,低于首创证券(9.85亿元),在一众华东地区国资券商中盈利能力较弱。从四大业务来看,17家券商有所分化。各家券商的资管业务体量大小不一,但也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17家券商中,有12家资管业务实现增长,占比过半,其中财达证券、南京证券同比增长超过100%。中泰证券该项收入20.70亿元,为断层第一,同比增长4.17%。2024年是券业自营收入增长大年,“自营成业绩胜负手”已成为行业共识。浙商证券高管提名为国都证券董事,中小券商并购提速4月28日晚,国都证券发布董事会换届公告,提名14名董事候选人,其中就有6名来自浙商证券,包括浙商证券总裁钱文海、副总裁盛建龙、副总裁吴思铭、总裁助理胡南生、董事会秘书兼首席风险官邓宏光,以及今年2月从浙商证券到国都证券任总经理的张晖。4月29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浙商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对国都证券的董事结构、任命进行调整,关于内部业务调整的方案还需要关注后续的公告。3月23日,浙商证券以5704.2万元总价竞得国都证券30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成交单价1.90元/股。浙商证券表示,截至此次竞拍前,公司已累计斥资51.28亿元,持有国都证券比例已达34.25%。目前,浙商证券尚未在公告中披露其持有国都证券最新股权比例。相比之下,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64.60%股权的进度稍慢。今年2月,国融证券变更控股股东事项获证监会受理,至今尚未获批。有市场分析称,由于西部证券本次收购股权的比例较高,可直接申请获得国融证券的控股权,在后续的报表合并中也有较大优势。上个月,市场传出中泰证券收购联储证券的消息。3月28日,联储证券通过其公众号平台进行否认,表示“并未接受任何证券公司关于收购事项的尽职调查”。联储证券还表示,请行业机构和广大投资者务必注意辨别判断,提高防范意识,谨防被错误信息误导。上述17家券商中,仅有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为同一实控人——安徽省国资委。基于此,市场不时猜测“国元+华安”合并的可能性。
两家安徽省属券商在2024年均实现营收、利润双增,业绩增长稳定。若测算合并后的规模,“国元+华安”2024年营收合计达到123.90亿元,略超兴业证券,在上述17家券商中排名第二;归母净利润合计达到37.30亿元,超过东吴证券,位居榜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